互联网用户数据泄密事件继续发酵。继CSDN、天涯、新浪等互联网公司后,京东商城、网易公司、支付宝也被卷入“泄密门”。前日又有网友爆料称,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用户资料也遭外泄。尽管三家银行均发布声明否认有用户资料外泄,业内专家也指出银行卡交易系统不可能存在明文密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疑似泄密”已在公众中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安和恐慌。
想想也是,如果真的有大批银行客户资料外泄,包括用户的姓名、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流向社会,一旦被不法之徒利用,将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即使仅仅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数据遭遇泄密,这些用户已经经受的损失和潜在的损失,难道不让人气愤和担心?
当然,同样遭受损失甚至损失更大的是互联网行业自身。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到今年为止,中国已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大大推动了行业的变化,正所谓微博与视频“齐飞”,电商共团购“一色”,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但就在此时发生的“泄密门”,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影响了整个行业以及相关企业的信誉,并暴露出这个行业中存在的某些严重问题。
客观地说,自从互联网行业诞生,网络安全问题就如影随形。即便在信息化发达的美欧日,其银行、购物、社交和游戏网站等遭受黑客攻击、病毒侵袭,造成大规模账号被盗、资料被泄露的严重事件同样时有发生。因此,相似的事件出现在中国,如果仅从安全技术角度而言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次的“泄密门”事件,决不仅仅是互联网安全系数的高低问题,也不仅仅是注册及设置密码方式或人们的安全意识是否能够跟上技术变化的问题。这次“泄密门”所暴露的,是互联网行业多年存在、并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管理混乱、诚信不足,以及发展模式滞后等内质性的问题。
不妨试举两例:其一,2010年,曾爆发过轰动一时的“3Q大战”。到了今年,诸如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鏖战“大摩女”、360和金山相互指摘、淘宝上演“十月围城”、京东拒绝一淘抓取、优酷和土豆互诉盗版侵权……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出接一出的戏码吵吵闹闹,不胜其烦。
其二,2011年本来曾被预测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年”,从年初开始,一批企业掀起IPO热潮。但好景不长,3月之后,因少数中企涉嫌业绩造假、违规操作被美国监管机构责令退市,引发中国互联网概念股诚信危机,一些原本计划赴海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不得不宣布推迟IPO步伐。
上述两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的问题,或许会让风险投资者们失望,让普通网民不满。但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暗含着某些积重难返的弊端。而这,恰恰是中国互联网安全的最大隐患。
诚如人们所知,企业一旦纠结于恶性竞争,一旦丧失信誉,一旦被内部管理搞得焦头烂额,注定没有更多的资金和时间用于处理和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有资料表明,目前欧美国家用于信息安全的投入占整体IT支出的比例是8%—10%,而中国企业的这个比例还不到1%。一方面,用于安全防范的投入已经很少且难以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网络安全风险越来越高。比如,目前黑客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黑客攻击的目标、手段和路径更加多样化,黑客攻击、病毒侵袭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况,发生类似“泄密门”这样的事件简直就是一种必然。
如今,互联网安全问题已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美国,网络安全已成为涉及“顶层设计”的核心国家利益。鉴于此,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都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互联网安全。而且,这种重视绝不是什么“个人密码设置”之类的小手段,它需要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苦修“内功”,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进步。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