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了解到,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平均每月发生团购投诉641.5起,月增长率高达34.53%
悉数落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单”的阴云还没散去,来自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的最新数据又结结实实地给了团购网站们“一记耳光”,数据显示,在网购类投诉中,接近40%来自团购网站,而其中70%源于消费者对售后赔付的不满意。
诸多的“坏消息”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不久前团购鼻祖Groupon与腾讯合资的中文版Groupon团购站——高朋网的大举裁员似乎也映证了眼下在市场中广为流传的团购“寒冬论”。
那么,这个在短短一年间就迅速膨胀至5000余家规模的团购市场究竟路在何方?
团购行业的“诚信坏账”
“寒冬论”的争辩还没分出高下,以至于业内都还没来得及吸取教训,在刚刚结束的中秋小长假中,团购业却又被“月饼”在本已十分脆弱的诚信账本上添了一笔“坏账”。
据相关媒体报道,日前,“上百位网民发帖称,他们在一家名为拉拉网的团购网站上订购价值数十万元的月饼,钱交了,月饼却一直没等来。之后,网站电话打不通,公司地址找不到。”
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维权渠道的堵塞,似乎为团购欺诈行为提供了庇护。根据报道,上述消费者不但在网上投诉一直没有收到回应;即便是到所在地报警,警方也称数额不足4000元的暂时只能备案不能立案。
事实上,团购网站的“诚信坏账”还远不只“月饼”一笔,另一个还没太被人关注的问题是“不开发票的团购行业潜规则”。
易观国际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团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按照5%的平均税率计算,团购行业每年逃税将超过5亿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商家与团购网站为降低税额、减少成本,在谁给团购消费者开发票的问题上互相“踢皮球”;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尚无相关法规界定,也让团购发票是由商家开还是团购网站开无法可依。
据团800投诉监督区的跟踪统计,除今年2月份受春节影响外,其余各月团购投诉逐月猛增。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平均每月发生团购投诉641.5起,月增长率高达34.53%。业内过于追求做表面功夫、忽略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案例实在不胜枚举。
赤裸裸的诈骗、不开发票、监管不力、维权无门……,看似微不足道的两件“小事”折射出的是整个团购行业诚信缺失的现实。而终有一天,这笔“债”还得由团购网站们自己还,或许这正是“寒冬论”的诱因所在。
盈利下滑 现金流吃紧
抛开诚信问题暂且不提,从行业角度出发,目前颇受认可的观点是“国内团购网站规模由2010年年底的2000家,迅速飙涨至2011年7月的5000家,意味着我国团购市场在度过了2010年的探索发展期后,正在经历2011年的高速发展期,而随后将迎来行业的分化期,预计2012年将逐步进入成熟期。”
这也许是团购网站们逃不脱的行业自然规律,只不过受到上文提及的诸多问题催化,团购网行业的“分化期”来的比人们预计更早一些。
根据团800刚刚得出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团800抽样的12家一线网站在40个主要城市的销售额为8.57亿元,占其全国销售额之和的84.3%。同时,除市场集中在一线城市外,销售更多集中在少数网站上。其中,拉手网、窝窝团等前五家团购网站,月销售额均超过或接近1亿元。团购行业“二八定律”显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谁都知道‘服务’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大家不是不重视。但之所以还是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我认为跟团购业盈利能力及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有极大关。例如先行赔付能力、毛利率等。”
BCP的数据显然证实了这一点,其显示,我国团购网的先行赔付现实执行力不足20%;而在人人公司副总裁、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的看来,目前团购行业普遍的毛利率已经由最初的15%到20%降至个位,目前基本保持在5%左右,并在持续降低。
- BCP观察:团购陷诚信坏账 网购类投诉近40%来自团购 2011/09/15
- 团购行业陷诚信坏账 网购类投诉近40%来自团购 2011/09/14
- 拉拉网诈骗数十万消失 业内人士称给网购业抹黑 2011/09/15
- 电子商务下基于长尾理论的小客户管理分析 2012/06/20
- 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2/06/20
- 互联网十大成长性排名:第三方支付居首 20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