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钓鱼网站被反反复复地提起,但“钓鱼”方式却不断升级,消费者防不胜防便落入圈套,这种现象在节假日更为严重。五一节、母亲节期间,钓鱼网站卷土重来,购物类尤为活跃,不仅影响在线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遏制网购钓鱼网站肆行,为消费者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已显得尤为迫切。
网购“钓鱼”网站成重灾区
五一节、母亲节期间,钓鱼网站卷土重来,网购市场成为重灾区。据360安全中心监测,五一期间购物类钓鱼网站数量猛增2031家,相比平时涨幅在3倍以上。另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发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3月底,已认定处理了43842个“钓鱼网站”,大多集中在网购、电子商务等领域。
不少人会留意到,节日前后,我们的QQ聊天消息和邮件中突然会出现大量的“特价优惠购物”网址链接,甚至附上商家的寥寥数语。其实,在这中间就会有不少假冒知名购物网站的钓鱼网站,引诱消费者上当。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钓鱼网站已开始伸向更多的领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反钓鱼联盟已认定处理了43842个“钓鱼网站”,大多集中在网购、电子商务等领域。
那么,为何钓鱼网站愈演愈烈?网购市场缘何成为重灾区? 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早已不是时尚达人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足不出户购物的方式来解决生活所需。并且,不少企业也争相加入网购行列。可以说,网购市场正加速爆发,潜力无限。诈骗分子自然不会错失这块新兴领域,加上市场监管、法规等不完善,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网购“钓鱼”的背后有一条交易挟持木马借网购敛财的产业链已开始显现。有最新报告显示,超过1亿用户曾遭遇过网络购物的陷阱,直接经济损失将突破150亿元。
钓鱼事件之所以愈加猖獗,制作钓鱼网站成本低廉也是原因所在。总之,网购“钓鱼”正不断升级,让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方防不胜防,网购环境亟待整治。
“特价”成网购“钓鱼”诱饵
安全专家石晓虹博士指出,购物类钓鱼网站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超低价格设置消费陷阱,数码产品、手机充值卡、机票等热门商品经常被用作诱饵;第二种则是假冒知名购物网站的页面,套取受骗网友的帐号和密码。
事实上,打上特价旗号的钓鱼网站成为最大隐患。超低折扣、中奖等诱惑是许多不法分子惯用的招数,且很容易就让消费者落入圈套,并甘愿为之买单。安全专家王占涛表示,网络钓鱼者屡试不爽的杀手锏其实就是低价。特别是团购活动铺天盖地而来以及“秒杀风”四起,都是网购过程中的不定时炸弹。
近年来,“钓鱼”诈骗方式不断升级,更让消费者防范难上加难。据悉,传统的“钓鱼”方式是指网民在网购过程中,当进行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付款之时,链接到了诈骗分子制作的虚假页面,该页面在页面形式、扣款金额等方面做得与原网购网站非常相似,而通过这个虚假页面进行支付的金额则自动进入了诈骗分子的账户。而近期出现了较严重的木马型“钓鱼”方式。这是一种更隐蔽更可怕的方式,业内人士说,当电脑中了这种木马病毒,在网购交易中的支付平台到银行扣款的环节当中,木马程序会自动在后台生成另一笔交易,新的交易指向了一个新的账户,银行的扣款自动到了诈骗分子的账户,而网民毫无察觉。
一边是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心理,大打特价牌作为诱饵,一边是诈骗方式不断升级,钓鱼网站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对整个网购市场、金融服务以及消费者信心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加强自我防范是第一步
在网购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的可能性。网民对知名网站心里不设防以及企业对钓鱼网站事先防御机制和事后处理机制的缺失,正好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最终使网民成为不法分子的“鱼肉”。但不能因网购市场存在“蛀虫”就因噎废食。其实,防范、打击钓鱼网站,并非没有良策,仍有出路可循。
首先,作为网络购物主体,消费者防范网购钓鱼的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在网购过程中注意甄别网站的真假,支付交易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选择可靠的签名认证服务。此外,消费者还需抵制特价商品及折扣活动的诱惑,杜绝诈骗分子趁虚而入。
其次,防范钓鱼网站的机制不可或缺。专家建议,为有效防范“钓鱼”事件,大型的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公司、网游公司等应建立完善的防范钓鱼网站的机制,堵塞高科技犯罪漏洞,保障网络用户资金安全。
再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反钓鱼网站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公安等政府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为网络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BCP信用投诉中心专家称:遏制网购钓鱼网站横行,就必须各方使劲,多管齐下,改善和创新网购市场,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