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润创业公告称旗下雪花啤酒以超过53亿元收购广东本土品牌金威啤酒几乎全部工厂,金威啤酒港股上市公司则改名“粤海置地”,改为从事房地产和投资业务。但雪花啤酒质量问题也频遭曝光,不断有消费者称雪花啤酒无故爆炸,喝出霉变物质、黑色虫卵等,伤及消费者身体健康。
雪花啤酒爆炸伤人
2009年,绍兴的陶春峰先生非常的郁闷,他给范大姐打来电话诉苦说,前两天,他被一瓶突然爆炸的雪花牌啤酒炸伤了脸部,右眼下面被炸出一个两公分多的口子,他找雪花啤酒论理,可雪花啤酒的人却只打算给他点医药费。小陶说,他今年29岁,还没有结婚,脸上被雪花啤酒这么一炸破了像,将来找媳妇都困难了。
在绍兴中兴路上的一家小店里,记者见到了被雪花啤酒爆炸伤到的小陶,他的脸上的伤口刚刚换过药包扎着。
当时突然爆炸的啤酒瓶小陶还保留着,记者注意到雪花啤酒是从上部炸开的,完整地下半瓶内还残存着大量的啤酒。小陶说,他开这个买啤酒、饮料的小店近一年了,两个月前雪花啤酒在绍兴的一个代理商找上门来推销,他就开始卖起雪花啤酒,没想到碰到了这样的倒霉事。事后雪花要支付200元赔偿,小陶对此表示不满,事后变无消息。
雪花啤酒瓶爆炸炸伤孩子眼睛
2011年东城法院开庭审理了雪花啤酒瓶突然爆炸,导致18岁的小夏眼部受伤并为此缝合12针。为此,小夏将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庭一案,要求后者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7万元,在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法官宣布休庭。
案情回放
2006年7月21日晚,18岁的小夏在家中给客人从展示柜拿啤酒时,被告生产的雪花啤酒突然爆炸,碎片崩到他左眼上,眼皮受伤,经同仁医院治疗,缝合12针。
受伤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家人的工作,且拆线后发现留有伤疤,医生建议进行整形手术。事发后,小夏的家人发现爆炸的啤酒瓶是 1998年生产的,现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配镜费、家属误工费、误课补习费、精神抚慰金及今后所需的整形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7万元。
雪花啤酒爆炸脚踝受伤
2012年10月,台州路桥的周小姐就去可易超市马铺店买了3瓶玻璃瓶装的雪花啤酒,店员帮她用塑料袋装起来。谁知出了超市门还不到50米,其中一个瓶子就从塑料袋底部滑出,还未接触地面就爆炸了,爆炸产生的玻璃碎片扎进了周小姐的脚踝,其中一块大玻璃还在她脚踝上划出了一道约2厘米的口子。瞬间,周小姐的脚上都是鲜血。记者看到周小姐的脚上留下的那道很深的疤痕,看起来很明显,夏天穿凉鞋肯定会影响美观。
更让周小姐觉得委屈的是,雪花啤酒的业务员郝先生原先承诺可以帮她申请3个星期的误工费,但直到前天他打电话给周小姐,说误工费已经从公司拨下来了,但是只有15天,按照每天70元的标准,共1050元,而营养费、护理费等都没有。
“我了解过,对有固定收入的人来说,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就是说,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周小姐说,根据规定,她一个月工资4500元,平均一天也有200元左右,这跟雪花啤酒给他的每天70元的赔偿标准相差甚远。周小姐说:“更重要的是,他原先答应我的却没有做到,让我有种被骗的感觉。”
雪花啤酒内飘“异物”
2012年6月21日,据《中新网》河南频道报道,郑州市民袁先生投诉称未开封的雪花啤酒中有一块黑色不明物体,记者多次致电华润雪花啤酒销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只是回答“尽快与消费者协商解决”,但对啤酒瓶内的黑色不明物拒不解释原因。
2012年6月8日,《九江新闻网》消息,蒋先生3月底购买十箱雪花啤酒,饮用时发现啤酒里有黑色沉渣滓。工作人员承认啤酒是他们公司生产的,但是一个月却没有得到厂家的回应。
2012年8月7日,据《鲁中晨报》报道,郑女士称自己购买了几箱雪花啤酒,丈夫喝后有点闹肚子,仔细观察发现未打开的啤酒瓶里竟然有白色絮物状小颗粒的悬浮物。雪花业务员称需要拿走一瓶回去检验,之后雪花啤酒并无答复。
2012年8月9日,据《青岛新闻网》报道,邵先生称买了3包雪花劲爽啤酒在家招待几名朋友,发现打开的啤酒中有黑色异物,其他啤酒中也有白色漂浮物。拨打售后服务电话,工作人员记录了啤酒瓶编号,但没有给出答复。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厂家电话,均无人接听。
- 蓝带嘉士伯等啤酒瓶抽检不合格 存爆炸风险 2012/10/11
- 多家啤酒企业因酒瓶存爆炸风险上“黑榜” 2012/10/16
- 电商联盟杀入广东 酒业竞争悄然变局 2012/05/23
- 省工商局发布投诉7大热点 提醒消费者莫入商家陷阱 2012/03/21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