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一代担心“微博控”影响日常生活,开心网“偷菜”破坏夫妻关系时,还有很多中国人不会收发E-mail和手机短信。曾有外国记者感慨:徜徉上海外滩,你会误以为来到纽约,但走进青海玉树才发现,这个国家还在为现代化而艰难爬坡。专家甚至担心,在用微博和不用微博的人群中,出现了新的“信息鸿沟”。
就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本月初表示:政府有必要着力推动网络信息公平,为低收入民众创造上网条件,避免弱势群体因不上网而“失声”,甚至“被代表”。
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网络舆论的兴盛,让前卫学者预测“分享式治理”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别忘了,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经济社会发展是如此不平衡。在一次次热点公共事件中贡献眼球、留下呐喊的网民,只是中国人民信息化之旅中“最幸运”的一部分。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0年底)等数据,我们发现:网民4.57亿,与全国总人口13.7亿相比,约占1/3。其中,上网发帖、回帖的,占网民数的31.7%,占全国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约一成中国人经常在网上发声,他们构成“网络舆论”的民意基础,在他们之外,还存在高达九成的网上“无声”的中国人。
网络普及率,城乡大不同。城镇人口上网率,与其全国总人口占比相比,高出23个百分点;而农村人口上网率,与其全国总人口占比相比,低了23个百分点。城镇物质文化生活的精彩,以及“蜗居”、农民工、城管、“拼爹”等城市特有社会问题,在网上得到充分展示,而农村“386199部队”(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坚守与苦涩,却成为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
大专及以上学历,在网民中占23.2%,在总人口中只占8.7%。在著名的凯迪BBS,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高达87.1%(2005年)。“网络问政”的质量高于其他政治参与渠道。网民的民主素质及自律能力,理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网民年龄,29岁以下占58.2%,39岁以下占81.6%。中国网民富于青春特征,8成网民未到“不惑之年”,这就不难理解“网络舆论”富于激情和担当,但有时理性思辨不足。
网民收入水平,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无收入的占66.8%。“网络舆论”具有“为民请命”的草根色彩,另一方面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如官员、富商网络化程度较低,对“网上的中国”隔膜且不易认同。
网民不等于全体人民,互联网作为公开透明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场,有待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进来,政府决策还得充分考虑那些“无声”的中国人的心声和利益。但网民又是对民生、公民权利、公共治理最敏感、最敢言也最擅说话的人群,“网络舆论”可作为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
说到底,网民的本质是公民,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网虫”,更不是“网络暴民”。他们可能是每天挤着脚不沾地的公交车上下班的“月光族”,可能是过年买不到车票回家、几个兄弟大年三十在宿舍喝着啤酒唱到哭的农民工,可能是事业上和“官二代”竞争、感情上和“富二代”竞争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是为20元一斤猪肉而踌躇的家庭主妇,可能是为“月供”攥紧指缝过日子的“房奴”,可能是为房屋被强拆、补偿不到位却又投诉无门的访民。他们一边为各自的生计忙活着,一边超越了地域和行业的阻隔,在网上时时互联互通,同气相求,成为监督和鞭策社会治理的活跃公民。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对境内外的中文舆情载体(包括新闻网页、论坛、博客、贴吧等)网络资源进行精确采集、定向采集,挖掘分析,把握网民的舆论动态,了解隐患,分析趋势,并实现专题跟踪和自动预警。
- 【舆情分析】城管局长晨练捡垃圾成“街净哥”引热议 2011/11/04
- 【舆情分析】七旬老太被逼下跪 到底伤害了谁 2011/11/01
- “四送四拒”赔偿金带给社会的温暖 2011/09/23
- 【舆情分析】“直面质疑 动态回应”深圳危机应对受好评 2012/06/13
- 未来两三年企业舆情危机仍将持续爆发 2012/04/05
- 舆情监测 应向社情民意调查倾斜 2011/09/13
- 风险雷达实时预警 舆情信息中的“天气预报” 2011/09/27
-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 [产品背景] 2011/09/14
- 邹平一中”谈话死”事件舆情分析 2011/09/07
- 风险雷达全网覆盖 舆情监测不留死角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