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服用的主要药物他巴唑(甲巯咪唑)基本已经停产了。我手上还有一些存货,吃完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甲亢患者郭女士近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郭女士说,治疗甲亢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甲亢患者一般都使用他巴唑,因为丙硫氧嘧啶副作用比较大。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他巴唑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治疗甲亢的基本药。国产他巴唑的零售价是1.8元/瓶,每瓶100片,因价格低廉受到患者的欢迎。
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低廉的价格,很多生产商出于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停止生产。也因此,甲亢患者之间出现了相互借药的现象,甚至有患者通过网上高价购药以解燃眉之急。
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改革药价虚高等状况,推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下简称基药)价格进行控制。但是近年来,如他巴唑一样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不少药物,由于价格过低等原因,遭遇药厂停止生产的现实,甚至有一些基药出现了“中标死”的状况,从而导致患者不仅无法享受到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福利,反而要花更高价钱购买类似功效的药品。
一药难求:廉价药被爆炒
记者询问了北京多家药房,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没有他巴唑。在这种情况下,原本1.8元/瓶的廉价药价格被迅速推高,不少药品推销员借此机会发了一笔横财。
郭女士告诉记者:“在我们患者交流群里有很多药品推销员,原本不到2元/瓶的国产他巴唑现在已经卖到30元/瓶,其替代药物进口药赛治(甲巯咪唑)的价格也从30元/盒被抬到了80元/盒。这些药大多是推销员以前的存货。”
而在淘宝网上,记者发现他巴唑每瓶售价从30元至80元都有,且不少药品都是快过期的。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锋最近也很头疼:“每天都有很多甲亢病人问我药吃完了怎么办。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巴唑和赛治目前医院已经没有库存了,药剂科也进不来货。”
王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好在还有丙硫氧嘧啶可以替代,但与他巴唑相比,这种药对肝脏的损伤可能会大一些。即便如此,这两天国产的丙硫氧嘧啶也出现了断货的情况,患者不得不用进口药。”
王锋坦言,进口和国产甲亢药的治疗效果差不多,但价格相差很大。
此前基药心脏外科手术必需药“鱼精蛋白注射液”、乙型血友病唯一救治药“九因子”也曾出现全国性缺货,还有很多价格便宜实惠的药品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价格高得多的进口药。
7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新浪微博上称:“国家卫计委近期会同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发改委等相关单位研究解决甲巯咪唑短缺问题,决定由北京药监局牵头落实原料供应与生产,预计10日内可向国内市场供应1800万片(5mg),20日内供应6000万片以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药企:生产廉价药亏损
对于需求量如此之大的他巴唑,药厂为何选择停产?
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生产他巴唑的药厂,很多药厂早就停产了。”
该知情人士表示,很多药厂之所以停产,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员工的工资都在涨,1.8元/瓶的零售价格明显是不合理的。
“尤其是原材料目前也出现了短缺。以前他巴唑的原材料是药厂自己生产的,但由于环保压力,目前我们被迫停产原材料,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现在卖一瓶就亏一瓶。”上述知情人士说。
北京燕京制药公司行政部负责人杨女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通过和药监局、发改委的领导协商落实了原料问题,零售价格也涨到了4元/瓶,即便如此也只能勉强保本。我认为8元/瓶是目前比较合理的价格。”
记者还从北京燕京制药公司销售部了解到,近日1600万片他巴唑确已完成生产,预计月底前能有6000万片他巴唑投放市场。但与我国超过1000万的甲亢患者相比,这样的投放数量并不能解决问题。
而在这样的成本和价格现状下,面对如此高的药品需求,即便是国家此次通过行政手段让部分药厂恢复了生产,但长远来看这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
医药代理:廉价药无利可图
由于类似他巴唑这样的药品价格低廉,不仅厂家不愿意生产,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对其“避之不及”。
医药代理商张鑫(化名)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医药体制下这种现象很正常。很多企业生产的类似他巴唑的廉价药会逐渐消失,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药。作为医药代理商,也不愿意代理这种廉价药。举个例子,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中标价比矿泉水还便宜,代理商如果要代理,就需要打通层层‘关口’,但其利润很薄,代理商总不能自己往里垫钱。”
从事医药代理业务近10年的王磊(化名)也透露,近5年基药“中标死”的现象经常发生。因为基药价格太低没有医药代表愿意去做推广工作。这类廉价药往往是厂家直接在各地设办事处,有些办事处人员工资都发不起,更别说给医生回扣了。
在王磊看来,也因为给医生回扣的机会少,这类廉价药在医院也并不太受欢迎。由于基药实行零差率,即医院销售基药不能和其他药一样加价15%销售,这意味着对医院来说售药收益急剧下降。
而对于医生来说,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他们更愿意开价格高的药。
“通常只有那些没有替代品的廉价药物,医生才不得不开。很多药越贵卖得就越好。道理很简单,价格越贵医生的回扣就越高。这种现象不能完全怪医生,国内的医生合法收入太低,有的医生做一台手术的奖金还不如小时工。”王磊认为,“以药养医”的环境下,廉价药的生存空间太小。
- 药店随意买到多仔丸 盲目服用危及生命 2013/08/01
- 居民在家吃蛤蟆致死 食药监重申禁售醉虾炝蟹 2013/08/01
- 上海电风扇抽查不合格率高 灭蚊器多批不合格 2013/08/01
- 淘宝网上六万恶意买家大起底 恶意差评花样纷呈 2013/08/01
- 水龙头成污染源 自来水变铅水或增加孕妇流产早产 2013/08/01



- 商务信用研究中心
- 国富泰网络信息搜索暨舆情监测情报分析...
- 国富泰信用服务白皮书(V2.0)
- 儿童节遥想:何时能还孩子一片净土?
- 羊肉掺假门再创国人消费信心
- 农夫山泉“标准门”折射中国市场三大缺...
- 国富泰与360战略合作发布会
- 有多少潜台词隐藏在“限奶令”背后
- 《中国行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名录(...
- 315·BCP网购投诉大盘点
- 毒校服事件警醒服装制造业
- 电子商务非法外之地 亟需认证门槛与信...
- BCP参展2012中国网购会推广认证...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